重庆第一人民医院陪诊服务
清晨七点的重庆,轻轨还没穿过浓雾,我的荧光马甲已经亮在了门诊部门口。这是我在重庆第一人民医院做陪诊员的第2个年头,那些被山城陡坡拉长的就医路,需要我们变成患者的"临时拐杖"。

背包里的重庆地图
在重庆做医院陪诊我的工具包总比别人多两样东西:
-
手绘的医院立体地图(标注了所有无障碍通道)
-
便携折叠凳(给排队做增强CT的老人歇脚)
上周带贵州来的李阿姨看病,她看着地图感叹:"你们连从3号楼到放射科要爬多少级台阶都标出来了,比导航还细心。"

晌午时分的"翻译官"
11:00-13:00是门诊高峰期。耳鼻喉科外省患者多,我常要当"川普转换器"。昨天帮江苏来的张叔和医生沟通,他听完解释后突然掏出一包灯影牛肉:"姑娘,你说话比火锅底料还解腻!"这些带着地域温度的回馈,让机械的陪诊流程有了人情味。
夜雨中的护送
昨晚九点送最后一位患者时遇上暴雨。83岁的周爷爷坚持不肯坐轮椅:"我们重庆人走惯了坡坡坎坎。"我撑着他慢慢穿过连廊,他忽然说:"你打伞的姿势,跟我当棒棒军的老伴年轻时一样稳。"那些被雨声掩盖的脚步声,丈量着陪诊员最隐秘的骄傲。
今天新来的实习生问我为什么总穿防滑鞋。我没告诉她,这是为了在陪老年患者走湿滑的急诊通道时,能当个可靠的"人体扶手"。就像医院门口那棵黄桷树,最平凡的守护,往往扎着最深的根。
上一篇:大坪医院护工服务本地专业陪护
下一篇:没有了